近年來,我國對屋面滲漏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治理,雖然取得了顯著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本文針對其屋面的施工工藝存在的問題,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和建議,提高屋面施工的質量水平。
[關鍵詞]屋面,滲漏,方法
0 引言
住宅建築工程滲漏水現象長期以來一直是住宅建築中最為嚴重的質量通病之一,也是當今投訴中的一個焦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潢的高檔化,因滲漏所造成的損失及後果也越來越嚴重。由於滲漏水,導致結構材料損壞,嚴重影響房屋使用功能。住宅滲漏水現象發生的主要部位有地下室、屋面、外牆等,其中尤以屋面滲漏現象較為普遍。
1 屋面滲漏問題產生的原因
屋面滲漏的成因複雜,與結構設計、施工操作、使用環境、材料本身有關,但造成滲漏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操作不符合有關規範要求以及材料選用不當:
a.基層乾燥不充分,防水層在施工前,保溫層往往有一部分未乾燥的水份,舖貼卷材時,熱瀝青燙水急劇汽化,將水蒸氣封閉在屋面基層內,隨著施工環境氣溫升高,水氣蒸發,造成捲材起鼓,甚至卷材底部、表面腐爛。若採用柔性防水,基層不夠乾燥,水份或溶劑蒸發較慢(基層含水率超過10%)影響到膠粒分子鏈的熱運動,不利於成膜,還有會影響到塗料與基層砂漿之間的粘結力。
b.屋面細部結構及接頭有問題,卷材舖貼方法不當,兩幅卷材之間接縫寬度不夠,按規範規定,長邊搭接不小於70毫米,短邊搭接不小於100毫米,在施工時,操作人員粗心大意,在卷材的層與層之間有雜物(或污染嚴重)。
c.屋面基層不平整、找平層起砂、強度達不到規範要求,造成防水層表面經常積水,導致腐爛、滲漏,另外基層不平整、不清潔、塗料成膜厚度不足,玻璃絲布鋪貼不規整,影響其與基層砂漿之間的粘結力。
2、滲漏實例
2.1工程情況
某高檔住宅樓,建築面積為2880 m2 ,2009年底竣工,2010年陸續發現屋面滲漏,該建築屋面混凝土厚度為10cm ,表面為20mm厚的1:3砂漿找平,上面為瀝青防水卷材防水, , 30mm厚的擠塑板保溫板,40厚的鋼筋細石混凝土的保護層,2%的坡度;經施工單位多次維修,未達到要求.
2.2滲漏的處理方法
結構層滲漏點被封閉後,保溫層積水的現象可能會更嚴重,並會進一步出現新的滲漏點,其治理方法如下:將滲漏部位的防水、保護層局部剷除至結構層,對漏水部位進行結構補裂,鑿開裂縫,採用彈性強力防水膏封閉,之後對裂縫採用Q4漿液進行注漿處理,並採用D1抗滲劑砂漿打底留出壓槽,進行局部構造處理,最後採用苯板恢復保溫層, 混凝土摻Q1抗滲劑恢復保護層。
3、屋面滲漏問題的防
3.1 加強施工管理和提高養護手段
不管是構造上,還是配筋設計,或是改善混凝土防水性能方面等採取各種技術措施,最終達到自身防水效果。加強混凝土成型過程中的施工管理,特別是混凝土成型的養護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具體措施:
1)根據當地氣象預測計算, 混凝土內部的溫差,確定合理的養護方案;
2)加強施工現場管理:a.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以及施工前的準備工作;b.經常檢查混凝土坍落度和水灰比;c.加強混凝土終凝前二次抹面的火候控制;d.派專人負責養護混凝土,延長模板拆模時間。
3.2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由於混凝土本身的性能不良產生裂縫而影響自身的抗滲性能。混凝土是一種非均質的多種複合材料,由固、液、氣三相的成分組成,其中有許多大小不一、相互連接互通的孔隙, 孔隙和裂縫是造成混凝土滲漏的主要因素,這是混凝土本身的弊端,所以如何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減少孔縫產生,增加密實度是其本身抗滲的關鍵。為了克服混凝土徐變產生的裂縫,採用摻加纖維來增加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彎、抗裂強度等,其摻加的纖維材料有:無機纖維、有機纖維、植物纖維、聚丙烯纖維等等。依靠摻入的纖維來抵抗混凝土內部集料間由於乾縮和徐變產生的應變,從而減少孔縫的產生,增加混凝土內部的密實度,減少滲漏的可能性。
3.3改善防水卷材的施工做法
一方面,施工做法上應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材料、工程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施工方法,同時規範規定卷材鋪設方向應根據屋面坡度:坡度小於3%時,卷材宜平行屋脊舖貼;坡度在3%~15%之間時,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舖貼;坡度大於15%或屋面受振動時,瀝青防水卷材應垂直屋脊舖貼。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舖貼。另一方面,剛性防水層內配置的鋼筋一般採用Φ4b乙級冷拔低碳鋼絲即可,不宜過粗、過細,否則會影響防水層的質量。對泛水部位的捲材防水層,應採取有效的隔熱防曬措施,來延長防水層的使用壽命。雖然造價上高了點,從長遠利益上起到了防滲防漏效果,也不失一條有效的途徑。同時,對屋面防水工程所採用的材料嚴格控制,避免不合格的防水材料流入“現場”,使用到屋面工程上,降低了屋面防水工程質量,所以必須加強現場材料抽檢複試,其要求詳見表11-1
4、結束語
屋面的滲漏點修不好是不大現實的,只有按照“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措施,分析原因找出滲水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堵漏;對防水層大面積受損破壞、防水設計不合理等問題應進行全面翻修,並認真制定翻修方案、認真選材、精心施工,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