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我家附近的房屋仲介已經有三家關門大吉了,可見房市交易有多清淡、景氣有多糟糕。由於房市的低迷不振及房仲的業績大幅下滑,又有人開始喊出政府不要再打房,要救救房仲業。
這樣的聲音聽起來讓人格外刺耳,這批人是台灣居住不正義的幫兇之一,當房價該回歸市場機制時,過多的房屋仲介本來就該被市場所淘汰,否則台灣的房市泡沫只會被越吹越大而已。
過去兩年,我們看到房屋仲介的店面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大街小巷開設,一時之間,有些街道上房仲的密度甚至比便利商店還高。這種畸形的現象,就跟當初蛋塔店的效應是一樣的,只不過商品從賣蛋塔變成了炒房而已。
有些房仲業者的確是規規矩矩在做房屋買賣的生意,但是這幾年新開的房仲店面,卻有不少是投資客見市場大好而自行開設,甚至有些房仲也開始自己當起投資客,在市場掃貨然後再出售。
投資客在市場行情一般時,通常都會跟自己較熟悉的房仲業者,配合房屋銷售,但這兩年房市太熱,不少投資客乾脆自己跳下去開起店面當房仲,所有的手續費、售屋獎金及差價等等全部自己來賺。當投資客因為政府政策而開始縮手的時候,可以預見這些階段性功能的房仲店面,自然就會順勢退出市場。
就我所了解,那些自己吃貨來銷售的房仲,自從奢侈稅上路之後,因為交易量下跌而造成資金周轉困難,有的根本就不是因為房屋仲介不好經營而關門,而是因為吃下太多屋量賣不出去,貸款金額又太高付不出來,欠下一屁股債之後跑路去了。而那些銷售不掉的房屋,自然就成了銀行的不良債權,不久之後應該就會開始進入法拍市場。
房仲市場若能趁這波倒店潮,將不肖的店家淘汰也是好事,房屋仲介的本質是協助買賣雙方成交房屋,而不是替單一方服務炒房。透過交易賺取合理的佣金才是正途,若只想炒短線,被市場淘汰只是遲早的事而已。
|